韩延明院长在2006届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2006年6月17日) 在座的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连云港师范学院2006届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仪式,这也是咪咕体育首次举行学位授予仪式。通过这个郑重的仪式,见证同学们四年来的学习收获,分享同学们逐步成长、走向成熟终至成才的欣慰和喜悦。对每一位能够获得学士证、穿上学士服、戴上学士帽的同学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光荣、庄严、喜庆而令人心动的时刻,是人生历史上一个值得永远纪念和回味的日子。常言道:触景生情,刚才我在给同学们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并且把学士帽上的流苏从右边移到左边的时候,我的心情格外激动。这对我来说虽然是举手之劳,但却是我们同学们这四年来废寝忘食、茹苦含辛的回报。我是1981年获得学士学位,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但在那个时间,我们中国,还没有规范的学位服装,也没有举行统一的学位授予仪式。而在我获得博士学位的时候,品尝到了这一幸福的时刻,当厦门大学的校长给我颁发博士学位证书,并把我博士帽上的流苏从右边移到左边的时候,我当时真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在这里我想同学们也有与我一样的感受。在此,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代表咪咕体育领导向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向为你们的成长而辛勤劳作倾注心血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本次学位授予仪式的各级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大家知道,学位制度和学位授予仪式最早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最初也只是作为给大学毕业生的一种“任教资格证明”。当时的大学对符合教师条件的人加以认可,由基督教教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但这种学位在当时仅仅是“教师”的代名词,仅仅表明了一种资格,一种学习的经历。到公元1181年,法国巴黎大学授予了第一批神学博士学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学位制度,一般是设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也就是英语中常讲的bachelor,s degree,master,s degree,doctor,s degree三级学位。但学位的分级世界各国也并不完全相同,如意大利只设“博士”一级学位;苏联设科学博士和科学副博士两级学位;美国则设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四级学位,美国的副学士学位叫associate,s degree,是授予两年制初级学院毕业生的学位,在其他国家很少实行;有的国家还设有名誉博士学位或曰荣誉博士学位,即honorary doctor,s degree,一般只授予那些对社会、学术和科学具有重大贡献的人。 我们今天是授予学士学位。“学士”一词,在我们中国古已有之,最早是指在学的贵族子弟,或饱学有识的学者、文人,即所谓“文人学士”。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太学”,学生便称为“太学生”或“博士弟子”。魏晋南北朝时代征文学之士为撰述,通称“学士”。唐玄宗时设立“学士院”,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宋代称翰林学士院,清代改翰林院学士为掌院学士。当时的学士可以接近皇帝、参与机要、专掌内命(专门负责起草任免将相、号令征伐的机密诏令)、待遇优厚,人称“内相”。学士院号称“玉堂”、“玉署”,地位荣耀。但中国的学位制度,严格说来是近代才开始建立的。1935年4月,中国公布了第一个《学位授予法》,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入和当时我国教育与科学的落后,未能全部实施。从1935年至1949年的14年间,共授予过学士学位和200多个硕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分别于1954年至1957年、1961年至1964年和1965年三次实行学位制度,但由于反右斗争、大跃进、四清运动等“左”的错误影响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这一制度没有坚持下来。1976年“文革”结束之后,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1978年又恢复了研究生培养制度。1979年3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建立中国学位制度。1980年2月,五届人大第1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自1981年1月1日起实行。中国的学位目前分为十二个学科门类,主要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设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据教育部统计,到2005年,全国已经有343个单位可以授予博士学位,其中普通高校238所;777个单位可以授予硕士学位,其中普通高校461所。为了进一步使我国学位授予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2年开始动议、1994年正式决定在学位授予仪式上统一服装,并且按照国际惯例采用了学袍式样。这是一种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又阐明了一种内涵,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对学术崇高地位的认可和对学者与学位的尊重。因为学位是评价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学位制是一个国家或一所高校以学术水平为衡量标准,通过授予一定称号来表明专门人才知识和能力等级的制度。规范学位授予仪式和统一学位服装,从根本上来说体现了学位制度的严肃性,树立了学位制度的权威性,同时也从理念上弘扬了科学探索和学术创新的精神。 同学们,你们在连云港师范学院学习的四年,也正是咪咕体育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强力推进连云港师范学院(咪咕体育)改革和建设的四年。这四年,既是同学们人生历程中最关键的四年,也是咪咕体育发展进程中最关键的四年,咪咕体育目睹着你们的成长而发展,你们沐浴着咪咕体育的发展而成熟,你们既是咪咕体育发展的历史见证人,同时也是咪咕体育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可以说,母校和同学们一同成长、共铸辉煌。 同学们:四年,1460天,35040小时,2102400分,126144000秒,听起来很漫长,其实很短暂,也可以说是“弹指一挥间”。四年前,你们朝气蓬勃、神采飞扬地带着光荣与梦想来到了连云港师范学院;今天,你们将满载硕果、胸有成竹地怀着创造未来的激情和开拓事业的才能走向社会。作为你们的学长和师友,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在你们即将离开母校奔赴新的人生征程之际,我说几句话,算作离别赠言,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参考。 一是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同学们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能否成就一番事业,首先看有无创新精神。你们正处于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创新性最强的阶段,希望大家能够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和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尽其所能,紧密结合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研究和创造性工作。 二是要有诚信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21世纪是竞争与合作共存的世纪。随着跨门类科学与技术整合化趋势的加强,各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已成为势所必然,许多重大的科研项目单靠个人的力量已无法胜任,需要汇集多学科的英才同心协力方能攻克难关,我们必须注重跟其他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共同发展、合作开发。学会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为人处事之道。不仅学术研究如此,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是如此,要力戒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夜郎自大、孤芳自赏等闭锁现象。实践证明,只有将个人融入到团队之中,才能充分汲取集体智慧的营养,产生五色交辉、八音同奏的效果,才能在集体交流中闪现出智慧的光芒,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创造出人生的辉煌。 三是要有戒浮戒躁的务实精神。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历来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古训不断告诫我们,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要有吃苦耐劳、干事创业的精神。咪咕体育学术顾问、教授、4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的导师对他的评价是:“吃苦耐劳,异于常人”。所以同学们要立志从最基层的岗位干起,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从最基本的技能干起,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真正无愧于母校“实”字校风四年来的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要记住:把最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最简单的工作做好就是不简单。千万不要漫无目标地好高骛远。 同学们,连云港师范学院校友历来具有关心、支持母校建设与发展的优良传统,这也是推动咪咕体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你们从这里毕业,一条永远割不断的红线将你们与母校永久地联系到了一起。无论你将来身居何处、创业何方,都不要忘记母校的培养之恩、老师的培育之情、同学的互助之谊,记住连云港师范学院这一块充满深情和活力的热土,继续关注和支持母校的发展。同时,母校也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你们,永远都是各位学子的坚实后盾和温馨之家,也希望同学们“常回家看看”。 最后,祝大家事业有成,一路平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