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体育

咪咕体育

沂蒙精神

当前位置:首页  沂蒙精神

新华网:弘扬沂蒙精神 电视剧《沂蒙》正在央视热播

新华网江苏频道127  (记者  郝桂尧)自1127登录央视八套以来,42集电视连续剧《沂蒙》已在全国观众中引发收视热潮,收视率屡创新高。这是江苏省连云港市今年继全国首部水上红色大典《蒙山沂水》和红色电影《沂蒙六姐妹》之后推出的又一文艺精品,是继2005年沂蒙精神晋京展感动京城、轰动中国之后,沂蒙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刮起的又一股强劲红色旋风,是沂蒙精神的又一次全景式展示和全面弘扬。

电视连续剧《沂蒙》朴实细腻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平民化视角,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共鸣。随着《沂蒙》的热播,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再次感动中国。

弘扬沂蒙精神的又一精彩篇章

连云港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厚,特别是沂蒙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连云港人民凝聚力量、开拓前进、建设家园的精神动力。连云港历届领导班子都特别重视沂蒙精神的弘扬。特别是近几年,连云港市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机遇,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掀起了弘扬沂蒙精神建设美好家园的新高潮。

"沂蒙精神是连云港最大的政治品牌,要让沂蒙精神走向全国,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引领作用。"连云港市委书记连承敏这样强调。

"沂蒙精神是连云港的城市精神,是连云港人民勇往直前创造辉煌的强大动力。"连云港市市长张少军这样说。

"整合连云港厚重而感天动地的文化资源,形神兼备地推介和传承沂蒙精神,是宣传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连云港市委宣传部部长丁凤云带领连云港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以大型展览和文艺精品形式,打出了一套弘扬沂蒙精神的“组合拳”。从轰动全国的沂蒙精神晋京展,到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和红色电影《沂蒙六姐妹》,到现在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沂蒙》,沂蒙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弘扬,沂蒙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创新。

2005年,借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的机遇,连云港市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了沂蒙精神大型展览,10天的时间里共有近20万人参观了展览。各级媒体聚焦沂蒙,在全国范围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沂蒙红色旋风,沂蒙精神开始真正走向全国。

近来,连云港市专门制定了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的政策措施,从市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扶持精品创作,激发创作活力,一批在连云港文化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艺精品力作相继问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沂蒙红色印象"

由连云港市委宣传部与江苏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红色电影《沂蒙六姐妹》,以反映沂蒙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支持与贡献为主题,是江苏省惟一一部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影片,也是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全国50部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重点影片之一。今年9月初正式登陆全国银幕后,即引起各界观众的强烈反响,纷纷赞扬该片将其所诠释的沂蒙精神和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深深扎根于观众心中,对激发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社会现实意义。影片全国公映仅月余,票房收入就突破千万元大关。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优异的市场表现,使这部影片先后荣获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全国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奖等多项国家顶级大奖。

享有连云港"文化极品、城市名片、文化大餐"之称的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就是完全按市场化成功运作的典范。作为江北首部内河深水实景演出、国内首部水上红色大典和国内惟一一部水上红色芭蕾,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在室内版大型风情歌舞《蒙山沂水》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把连云港历史上"百万人拥军支前、十万人血洒疆场"的诸多红色经典故事搬上实景舞台,以艺术、唯美、抒情、娱乐的方式,向各地宾客集中展示连云港的红色文化和绿色风情,演绎出一部气势磅礴的沂蒙精神史诗,成为连云港文化演艺业的领军项目。经过今年"五一"期间试演和改造提升,从729正式上演到现在,已吸引6万余名市内外游人、客商前往观看。

电视剧《沂蒙》讲述了一个生活在战争边缘的普通农民家庭,经历了无数苦难顽强生存下来的动人故事。该剧以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普通的沂蒙大家庭为故事着眼点,以"沂蒙母亲"王焕于等诸多沂蒙英雄人物为原型,以主人公于宝珍一家人的经历为主线,真实再现了英雄的沂蒙人民为中国革命"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的那段红色历史,是中国电视剧历史上首部平民战争画像。《沂蒙》将历史事件与个人命运紧密结合,主题深刻积极、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戏剧冲突复杂、激烈,细节充满生活质感,通过一系列生动曲折的故事及其展开,弘扬和歌颂了老区军民在革命战争中英勇奋战、无私奉献的伟大沂蒙精神,被誉为沂蒙人民的革命史诗巨著。

一部部有着鲜明连云港文化特征的文艺精品,既承载着老区过去的牺牲与奉献,也展现着大连云港、新连云港的美丽与辉煌。

以精益求精打造精品为艺术追求

作为连云港历史上的首部长篇电视巨著,《沂蒙》从策划、创意到运作、拍摄,再到后期制作和登陆央视,历时数载,几易其稿,几经打磨。连云港市委书记连承敏和市长张少军十分关心进展情况,要求克尽全力,拍成精品。连云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凤云根据对沂蒙精神的深刻把握,确立了"以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奉献牺牲为主线、以平民视角刻画人物、以沂蒙母亲为原型、以百年老屋的经历反映时代变迁"的创作思路和基本架构,并对所有细节一一过问,先后十几次召开协调会,解决运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沂蒙》的创作班子,从编剧、导演,到所有演职人员,都把打造精品作为第一要务。编剧赵冬苓为国内著名编剧,其代表作《大地缘》、《孔繁森》、《任长霞》、《上学路上》等,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和飞天奖、金鹰奖。为写好这个剧本,她冒酷暑,走村串户,深入沂蒙大地体验生活。她被沂蒙人民的无私奉献深深打动,被沂蒙人民的高尚朴实深深感染,认同并按照这一思路,于2006年一气呵成完成了《沂蒙》剧本。导演管虎为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尤擅写实类题材,其代表作《头发乱了》、《上车,走吧》、《黑洞》、《冬至》等,多次获华表奖、金鸡奖、百合奖。管虎祖籍连云港,自幼就对沂蒙老区的革命历史有深入了解,对沂蒙人民充满着深厚感情,为家乡人民立传的责任感和浑身充溢的激情使他完成了对这部精品的打造。迟蓬、马少华、沙景昌、管宗祥等国内一线实力派演员的倾情演绎又为这部精品的成功增加了重重的砝码。

独特的平民视角引来强烈共鸣

与《解放》、《长征》等电视剧把镜头对准领袖不同,《沂蒙》更多的把镜头对准普通百姓。沂蒙精神说到底是一种人民精神,是沂蒙人身上与生俱来的那种坚韧、执着和无私、无畏。《沂蒙》还原沂蒙精神的本质,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浓缩,放在一个生活在战争边缘的普通农民家庭身上,用普通人的视角看大时代中的历史变迁,彰显了沂蒙人民的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

《沂蒙》从1938年八路军115师挺进江苏开始,一直描写到沂蒙人民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园,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是一部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战斗史和奉献史,是一部沂蒙人民"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的建设史和创业史,是一部全景展现沂蒙精神讴歌沂蒙人民的英雄史诗,是一部沂蒙人民半个世纪的历史传记。

《沂蒙》以沂蒙母亲王焕于等诸多英雄人物为原型,以主人公于宝珍一家人的经历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生动曲折的故事,精彩地塑造了于宝珍、李忠厚、心爱、心甜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生动真实的沂蒙人民形象,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参军参战、拥军支前,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全剧主题深刻积极,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戏剧冲突复杂激烈,细节充满生活质感。正如编剧赵冬苓所言,与其他主旋律作品给领袖立传不同,《沂蒙》是给老百姓立传,最大特点就是真挚、感人。《沂蒙》不但是首部全景展示沂蒙精神的长篇电视巨著,也是中国电视剧史上首部平民战争画像。

《沂蒙》的真实和平民化视角引来观众的强烈共鸣。"现在什么电视剧也不看,就看《沂蒙》!"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军人霍维新对《沂蒙》情有独钟。今年101日,他作为江苏省惟一的复员军人代表进京参加了国庆60周年纪念活动,他也是连云港市惟一一位踏上国庆60周年天安门观礼台的代表。《沂蒙》的热播,让霍维新老人激动万分。每天晚上看完《沂蒙》,老人都久久不能入睡,脑海里浮现的是当年奋战的场景,心头涌动的是对逝去战友的怀念。"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沂蒙人民用鲜血和热情换来的,沂蒙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说起现在的生活,老人的自豪之情、幸福之感洋溢在脸上。

媒体链接: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兰山区工业大道北侧西段邮编:222000

招生电话:0539-7258777就业咨询电话:0539-7258666

版权所有@2021 咪咕体育鲁ICP备150249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