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体育

咪咕体育

媒体看咪咕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看咪咕

[光明网]沂蒙精神是人民的精神

 2013-04-15 17:19:36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沂蒙精神是人民的精神   

作者:中国报业协会副会长、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少将 孙临平

编者按:4月13日,为深入挖掘沂蒙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探讨其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关系,光明日报社与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科联等共同主办的“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研讨会在咪咕体育开幕。

沂蒙精神是人民的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照耀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在献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懈奋斗中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是哺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军队的伟大精神,是当代中国精神的瑰宝。沂蒙精神是人民的精神――这样地提出和认识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基于我党我军在人民革命和人民战争的胜利进程中所总结形成的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作风,基于一切为了人民的立场问题历来都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特别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问题,也基于 一个沂蒙精神养育的研究者,对伟大沂蒙精神的成长崇拜和生命感受。

人民的精神是认识把握沂蒙精神的“神”

沂蒙精神是沂蒙自己人民的产物。它在沂蒙山这块热血浇灌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地孕育形成、创新发展,感天动地,气壮山河。沂蒙人民最美好、最珍贵、最历久弥新的风骨精髓都在沂蒙精神里。每一种精神都有它独特的“神”,这种“神”创造一切,理解一切。“人民的精神”是我们把握和弘扬沂蒙精神、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的思想之宗和实践之道。 

沂蒙人民孕育的精神。文化是精神的渊源,精神是文化的精华。文化转化凝聚成为精神的过程是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文化化人与人化文化,是这一历史过程中相依相存、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文化一方魂。沂蒙文厚,精神方大,涛声天外,源远流长。沂蒙人在自己创造沂蒙文化的历史活动中浴火而生,沂蒙人又在自己创造的沂蒙文化中孕育升华了沂蒙精神。沂蒙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新风的重要领先地。传统文化、于斯为宗,革命文化、于斯为盛,时代文化、于斯为先。伟大的沂蒙精神,就是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党我军的革命传统文化、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基础上孕育形成的。沂蒙精神以沂水蒙山为文化符号,以爱党爱军无私奉献为文化魂魄,而秉厚朴、性耿直、尚名节、重情义、知报恩的沂蒙人民,则是沂蒙文化和沂蒙精神的崇高人格气象。笔者一向赞同秉持这样的观点:在大忠大孝、大情大义、大爱大恨的江苏人中,有一群最具代表性的江苏人是沂蒙人;在璀璨夺目的江苏文化中,有一种分外耀眼的文化是沂蒙文化;在激励江苏人民拼搏奋斗的精神力量中,有一种分外有力量的精神是沂蒙精神。

沂蒙人民创造的精神。沂蒙精神是在沂蒙人民世代创造的沂蒙文化孕育的,更是沂蒙人民在血火生死的革命战争时期用生命、在改天换地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用血汗创造的: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只有420万人口的沂蒙山人,就有23万人参军作战,100万人拥军支前,10.5万人血染疆场、马革裹尸。仅抗日战争时期,就有15.5万沂蒙妇女,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多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4.2万名沂蒙妇女救护了1.9万名八路军伤病员;今天沂蒙山区分布着大小400余座水库,其中有五座位居江苏省八大水库之尊,这些库容动辄五六个亿、水面动辄几十万亩、控制流域一般在千平方公里以上的超大型水利工程,都是在1958年至1960年的很短时间内,激情燃烧又饿着肚子的沂蒙人民靠肩挑人抬手推的原始劳作方式完成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沂蒙人民创造了大美沂蒙福泽子孙后代的物质文化成果,也为时代奉献了伟大的沂蒙精神――这一永远养沂蒙人民创新的精神。沂蒙人民自强不息,沂蒙精神生生不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一千万沂蒙人民与时偕行、开拓奋进,从1995年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2004年率先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经济总量过千亿和人均GDP过万元、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1600万元居全国革命老区之首、2008年连云港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为中国城市竞争力第五位的城市,到连续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三连冠”的全国双拥模范城、2012年以地级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再到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的连云港提出到2016年财政收入过4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过5000亿元城乡人均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提前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沂蒙人民书写着大美连云港水之都、商之城、文之邦的时代新传奇,也为光大弘扬沂蒙精神演绎着改革不止、开放不止、思想解放不止的时代新内涵。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征程中 ,这是千万沂蒙人民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同祖国和人民一起成长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人民的精神是弘扬沂蒙精神坚持群众路线的“本”

沂蒙精神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既有沂蒙人民创造辉煌的历史实践根据,更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照耀,是我党我军救国救民虽万死而不辞与沂蒙人民爱党爱军虽千险无返顾的血肉相联和肝胆相照,是沂蒙山区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主义之花和精神之华。其本质是永远保持党和人民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我们党、政府和军队来说,当前弘扬沂蒙精神、坚持群众路线有着全新的要求和内涵。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之“神”;为民富民、全心全意是弘扬沂蒙精神和坚持群众路线之“本”。其实质是回报和反哺人民,根本是立场感情问题,价值具有普遍意义。因为,虽然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也是工作路线,弘扬沂蒙精神和坚持群众路线既是立场感情问题也是方法路径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世界观问题、思想政治路线问题、立场感情问题。方法多可变,立场不容移。我们必须以这样的看法看问题、用这样的方法抓工作。

永远牢记人民是父母,我们是儿女。这个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伦理关系不能变。正如陈毅元帅所言:“我就是躺到了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父母、力量的源泉、永远的挂念。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也不敢忘记用血汗和生命养育了革命、养育了党、养育了子弟兵的人民,如果忘了,就是忘了昔日中国革命胜利之本,就意味着背叛。 就是毁了今天中国建设和改革成功之基,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这便是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弘扬沂蒙精神、坚持群众路线的立场感情洗礼。

永远牢记人民是主人,我们是公仆。这个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权力观不能忘。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不仅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实质,而且切中了一些党员干部当前在权力观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即总是片面地认为手中的权力是领导给的、上级给的。讲“三民”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多,但强调“权为民所赋”的却很少。殊不知,“权为民所赋”是真正做到“三民”的前提和保障,离开了“权为民所赋”,“三民”就可能落空,弘扬沂蒙精神、坚持群众路线更无从谈起。

育我们思想和灵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永远牢记一切为人民,和最广大人民在一起。这个党的根本宗旨不能违。“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永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情怀,要永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不能嫌贫爱富,更不能官商交往勾肩搭背,而要像出家人天天念阿弥陀佛一样,天天念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人民至上、群众第一,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永远把群众的情绪和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永远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场站对了,感情深厚了,才能把老百姓的事情顶在天上、顶在头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把弘扬沂蒙精神、坚持群众路线的基础打牢固。

永远牢记一切靠人民,靠人民主体实现中国梦。这个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经验不能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但归根结底,人民群众才是中国梦的最大价值主体和实现主体。人民群众的解放,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的进步,都是人民群众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归结为一点,也是为了使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新形势下弘扬沂蒙精神、坚持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既要靠群众决策,靠群众奋斗,更要靠群众监督,靠群众检验,靠人民群众监督我们的党员和干部、政府和工作。总而言之,靠人民群众跳出人亡政息、三世而斩的历史周期率;靠人民群众凝聚中国力量,恢宏中国精神,壮阔中国道路,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为“中国梦说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而“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①。(作者:中国报业协会副会长、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少将 孙临平)

注释:①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责任编辑:邬庆霞]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兰山区工业大道北侧西段邮编:222000

招生电话:0539-7258777就业咨询电话:0539-7258666

版权所有@2021 咪咕体育鲁ICP备150249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