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文锋)据调查,90%的学生认为,手机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基本“生存”需求:起床后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看手机,吃饭的时候经常看手机,走路的时候不时看手机,在宿舍大部分时间在玩手机,上课的时候会时不时摸手机,甚至偷偷聊天、看小说、玩游戏、发短信……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而且明知这是一种弊病却又难以有效控制。
为有效干预“手机依赖症”,近日,信息学院开展了“文明课堂,手机入袋”活动,倡议大家进入教室后都把手机放入“手机收纳袋”――一个专门在教室存放手机的袋子。记者在信息学院教室发现,为避免手机拿错,学院对“收纳袋”按照学号或宿舍号进行了编号,同学们也都非常自觉地将手机静音或关机放入手机袋。“手机入袋”活动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支持,任课老师说认为,“课堂上没有了手机的干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多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容易了许多,课上的学生开心,老师舒心。”
同学们也普遍反映,手机没有被收纳前,课堂上大家都经常会不经意间把手机拿出来瞅瞅,几乎成了一种“生理”习惯,严重影响了听课的连贯性,一堂课下来课听得断断续续,对老师讲的似懂非懂,搞的自己心情也很郁闷、很苦恼、很困扰。现在好了,手机被放进“收纳袋”,再也没什么“心事”了,听课效果好多了,心情也晴朗多了。
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李洪杰说,“手机依赖症”大家都知道是一种弊病,但是因为其有害性基本只是针对自己而不是对方,并且这种弊病体现“舒缓性”特征,容易被忽视,也容易被“自我原谅”,所以不容易被自我控制,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同学上课精力不集中、课堂效率低下,自己把自己搞的很“纠结”。但是,当有第三方适当介入时,这种症状就会很容易被有效管制。正是因为以上原因,“手机入袋”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